我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
本次内蒙古師範伟德官网手机版“信仰·青年說”理論宣講團來到清水河縣北堡鄉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這裡,我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做到深入農戶家中,體驗勞動生活。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四道坪村雞犬相聞,這是是祖國大地風土民情的重要組成。夏日燥,有清風徐,當雙腳踏上這片土地,我們感歎祖國山河的壯麗。
在此次三下鄉的征程中,我們不僅僅是探索者,更是一名改變者。出發之前,老師告誡我們,三下鄉是個“自讨苦吃”的行程,我們卻如初生牛犢一般,未曾把這句話放在心裡,久居城市的我們,不會想,也想不到農村的發展狀況居然還是那樣的——偌大的村子裡,隻有幾戶人家,也找不到一家小賣鋪,以至于那天我們突然發現原來我們所居住的村民家就是一家小賣店時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驚喜!也正是因為歪打正着占據了農村的經濟貿易中心“CBD”,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異于其他隊員的特權,大爺大娘有次煮了方便面算是為我們改善了夥食,也許在平時方便面還是我們口中不健康的食品,可是在大爺大娘對自己吃穿住行都極度的節儉的情況下我認為這一碗泡面不再僅僅是一碗泡面,而是背後蘊藏着的老大爺的真情實感的生動體現,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鄉村人情淳樸的一面。
我們與村民、老師、同學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到了許多我未涉獵過的問題,學到了許多解決事情的辦法,從最初的陌生放不開到慢慢了解熟悉,這個磨合的過程對我來說本身就是十分珍貴的經曆。“苦”是所有下鄉實踐活動給人的第一印象。誠然,習慣了城市生活的繁華便捷,習慣了大學校園的閑适安逸,走在田間地頭,忍受着太陽暴曬造成的那種心理落差确實是一種苦。如果這就是“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所為我們帶來的“苦”的話,在适應這樣的“苦”之後,要讓我為這段經曆作出總結的話,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說:“不虛此行”。

圖為實踐隊員走訪居民,為其講解法律知識。中青網通訊員張為攝
我們“用眼睛觀察中國精神”。
鄉村振興進行時的熱火朝天,田間地頭勞作的揮灑汗水,是這裡的人民群衆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淳樸的民風,熱情的村民,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對幸福生活的滿足感,更是對黨的好政策的信任感,這些都來自于國家給予的安全感,獲得感。
不僅是我自身認知的拓展、對“苦”認知的豐富……更有着我對我所學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的認知。
我認識到下鄉不能隻是“下鄉”,而是如何将所學專業知識服務鄉村,服務村民。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相對深奧,村民難以理解。這時就需要我們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跟大爺講公平分配是難以理解的,可我們換一個方式,将社會資源比喻成一碗飯,通過講述一碗飯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被公平地分配給每個人,則變得通俗易懂。

圖為實踐隊員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共同勞動生活照。中青網通訊員 韓冰 攝
我們“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
“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從2012年開始,我們明顯感覺到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在黨的領導下這裡的人民煥發新生,體現在每一個村民真切的心聲。從他們口中說出的一個“好”,是脫貧攻堅的最大成就,是每一位鄉村振興奮鬥者的最大欣慰。
這次三下鄉的經曆給我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通過親身體驗,我深刻領悟到農村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我明白了農村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明白了鄉村振興需要城市的支持和幫助。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将所學知識和能力回報到農村發展中,為鄉村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總結來說,在我參加三下鄉的過程中,真情實感是最為重要的。從平凡的生活中,我體驗到了農村的魅力和鄉村人民的真摯情感。通過與農民的互動和交流,我收獲了真實的體驗和感悟,也使自己的視野得到拓展。我相信隻有以真誠的态度去了解和關愛農村,我們才能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者和參與者。

圖為帶隊老師與實踐隊員慰問當地農戶。中青網通訊員 韓冰 攝
我們“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
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美好,人民安居樂業,新時代青年學子奮鬥正當時!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作為當代大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一定要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增長報效祖國、服務家鄉,回報家鄉的本領。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年學子走出校園,與社會、現實、人民鍊接的重要橋梁。此行,刻骨銘心。
(通訊員:周振晖)
原文作者:伟德官网手机版伟德官网手机版
發表自:中青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