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青春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體察民情,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以真才實學服務社會,靠自身本領回報祖國。7月5日,伟德官网手机版伟德官网手机版“信仰·青年說”三下鄉志願服務隊赴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開展了主題為“法治中國青春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做好調查研究,傾聽民情民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尋訪鄉村故裡,聽取百姓民意。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觀察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調研是了解社會的最佳途徑。我院學子踏上這片土地,感受鄉村振興中的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用自身理論聯系當地實際,積極将“小我”融入 “大我”,在調研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
在深入當地産業振興的“領頭羊”馬鈴薯科研實踐基地中,我們親身參與部分研究、育苗、選苗等工作,做到關注三農、服務三農、勇擔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貢獻來自内師大馬院的青春力量。
普法走進鄉村,法治浸潤民心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我院法治宣講團成員充分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用家常話,舉身邊例,向當地村民宣傳相關法律條文在生活中的體現及其核心内容,将專業的法律條文轉化成人民“聽得懂,聽進去”的語言,引]導村民們學會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把知法用法的種子播撒到每一位村民心中。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築牢美好生活法治底線,讓法律在農村生根發芽。
尋根紅色曆史,書寫奮鬥青春

“傳承紅色基因, 赓續紅色血脈。”學習曆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一部黨史,就是一部無數共産黨人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磨煉革命鬥志的曆史,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重要指示精神,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以探尋革命先烈足迹為主線,用實際行動引導更多青年關注紅色革命曆史故事。
馬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于老牛坡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依托當地紅色資源,感悟先輩們百折不撓、不畏艱苦的崇高精神。挖掘紅色故事,牢記黨的艱辛曆程,我們不忘來時路,眺望奮進路。“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老牛坡黨旗廣場,面對黨旗,黨員高舉右手莊嚴宣誓,重溫對黨的忠誠誓言。铿锵的誓詞,堅定的話語在廣場回響。
在老牛坡黨支部展館,大家通過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故事,重溫了革命先輩的光輝曆程、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老牛坡的紅色曆史激勵着馬院學子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做到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艙,在奮鬥中施展才幹,實現人生價值。
追尋領袖足迹,感悟思想偉力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最大的特點,也是真正讓我院學子收獲頗豐的亮點就是與當地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自找苦吃”這四個字,習近平總書記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四個字不僅是總書記對自己的要求,也承載了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在梁家河的7年歲月,知青習近平幾乎什麼活都幹過,種地、拉煤、挑糞,組織村民打淤泥壩,修沼氣池。 “隻有跨過了勞動關,樹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讓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讓老百姓更加信賴你。”這為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埋下了知民、愛民、為民的種子。
我院學子參加北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某種形式上說也是重溫總書記走過的青春歲月。我們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幹“雨過地皮濕”的“走秀”,而是幫助同學們在親身實踐中,在沉浸體驗中感受黨的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力量,讓正值青春的學子們感受奮鬥正當時的沖勁與幹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充分體現了實踐課堂的教學意義。我們要讀好理論知識這本“有字之書”,更應該走入廣闊天地去學習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内師大馬院學子應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要将飽滿的精神和高昂的鬥志投入到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在紮根基層中感悟初心、在調研學習中堅定信心,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盡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圖文編輯 | 韓冰
責任校對 | 聶子惠 杜金舟
欄目策劃 | 張子涵
責任審核 | 張大權
監 制 | 姚文帥